展讯|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

首页 > 影视知识 > 摄影 >

展讯|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

| 万视网




展览开幕

EXHIBITION

OPENING



4月27日,《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在成都当代影像馆正式拉开帷幕,策展人为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巫鸿先生。本次展览除了展示艺术家历经二十余年积累下来的作品,也展出了艺术家新作“即非京都”,该系列作品为首次对外展出。

图片

现场嘉宾合影

开幕当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日本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参赞伊藤直人、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钟维兴、艺术家荣荣以观感、摄影手法和创作经历等为切入点,围绕展览发表致辞。策展人巫鸿、艺术家映里在国外因疫情不能来到现场,远程为展览开幕送来了一段特别的致辞。

图片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致辞

图片

日本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参赞伊藤直人致辞

图片

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钟维兴致辞

策展人巫鸿表示,展览呈现了两位颇有成就的国际艺术家荣荣&映里的生活与艺术的经历。他们的经历分别从两个地方开始——中国和日本,像两列脚印,最终变成一列,这个过程非常特殊,也非常感人。他们的作品非常纯净,不仅反映了内心,也反映了周围的自然人群、家庭和整个的社会。

展览介绍

本展览的结构模拟荣荣&映里二人经历:两个展厅对应着中国和日本——这是他们生活和创作的并行环境。中国部分起始于荣荣的早期作品,映里随后加入进来;日本部分则以映里作品开端,续以二人在东瀛创造的若干系列。观众在体味艺术和生活互动及融合的同时,也可以反思90年代以来的国际化浪潮如何造就了当代艺术创作的机遇。

——巫鸿

图片


第一部分  中国

本展厅中的作品都是荣荣和映里在中国创作的,以荣荣结识映里之前独自拍摄的三个系列开始,即《东村》(1993-1998)、《废墟》(1996-1998)和《婚纱》(1997-2000),均为当时兴起的中国实验摄影的代表作品。

他与映里在2000年和2003年共同创作的《六里屯》系列和《大自然》系列反映了二人对个人性摄影主体的解构和重构,以及对共同生活空间和经验空间的开发。以北京798当代艺术区为环境创作的《我们在这里》(2002)和翌年举办的以《蛻》为题的双人展标志了二人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以共同创作的影像和展示与中国城市的变迁进行第一时间的密切对话。

其后的《草场地》系列(2004-2012)和《三影堂》系列(2005-2008)标志着二人合作的又一新阶段:一方面缔造不断扩大的家庭,一方面倾全力建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为摄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缔造一个独立基地。展厅结尾部分陈列的三影堂资料,记录了二人共同艺术活动的另一类成果。(文/巫鸿)

展览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部分  日本

本展厅第一部分呈现的是映里结识荣荣之前拍摄的四个系列:《1999东京》(1996-1999),《Maximax》(1998),《自摄像》(1996-2000)和《灰色地带》(1999-2000)。那时她辞去了朝日新闻社肖像摄影师的工作,把镜头转向悬浮扭曲的人体、光怪陆离的东京夜晚,和一位女性在封闭斗室中的感情宣泄。抛弃了典雅优美的名人肖像,她追求着“生命在无望不毛世界中的存在”。

《富士山》系列(2001)是映里和荣荣在日本共同完成的首项大型艺术计划,在他们的全部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仿佛从废墟中重生,自然重新获得生命,二人拥抱着这个奇异的世界。和谐平息了痛苦的挣扎,纯净的感官愉悦被无邪歌颂,甚至令人畏惧的富士山冬景也激发出无限的欢乐。

《妻有物语》(2012-2014)延续着这个传统,但在自然和人的互动之外又融进了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摄影地点越後妻有处于日本的豪雪地带,自古以来激励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与之共存的努力。拍摄过程中发生了造成巨大灾祸新潟縣中越大地震,使两位艺术家重新反思艺术创作的意义,最终以对当下生存的思考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

《即非京都》系列包括了二人以京都为基地的近年创作,包括《枯山水》《破坏自然》《流水(鸭川)》和《日常》四个部分。“即非”为佛家语,意为“不一不异”——万物既非相同亦非不同。黑白或色彩,枯槁和欢乐——这些不同的影像反映了艺术家对摄影“真谛”的最新诉求。(文/巫鸿)

展览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幕花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于艺术家

荣荣&映里

中国摄影艺术家荣荣与日本摄影艺术家映里(inri)自2000年开始合作。他们的摄影作品在展现两人共同创造的独特、感性世界外,也表达了对传统手工照片和暗房技术进行持续探索及拓展的坚持。荣荣&映里备受关注的作品,如《富士山》《自然》《六里屯》和《妻有物语》等,将人与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题,也是对从死亡和废墟到重生和超越的视觉叙事的充满诗意的沉思。

2007年,荣荣&映里在北京草场地国际艺术区创办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这是中国第一个由艺术家自资创立的摄影艺术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开放互动的国际性交流平台。2008年起,荣荣&映里启动了“三影堂摄影奖(TSPA)”活动,旨在鼓励并挖掘中国最具潜力的摄影艺术家。2010年,他们与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Les Rencontres d'Arles) 合作,在2010至2012年间连续举办了三届“阿尔勒在北京-草场地摄影季”。2015年,随着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的成立,他们在厦门市集美区启动一年一度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6年,世界摄影组织为荣荣&映里颁发索尼世界摄影奖“摄影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他们的艺术创作和对亚洲摄影界的贡献。

关于策展人

巫鸿

巫鸿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哈佛大学名誉博士,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他是许多国际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美国古根汉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参议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T)学术委员会主席和余德耀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席。巫鸿的研究和策展涉及古代和当代两方面。在当代美术领域中,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策划了大量展览,包括多个艺术家的个展、主体性群展和双年/三年展。除了为这些展览所编辑的图录以外,他撰写了多部具有影响的有关现当代艺术的著作,包括《作品与现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2005)、《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2008)、《中国当代艺术:基本文献》(2010, 英文)、《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和缺席》(2012)、《中国当代艺术:一个历史叙事》(2014,英文)、和《聚焦:摄影在中国》(2017)。


- END -

更多详情,欢迎关注“成都当代影像馆”官方微信